印度尼西亚针对外贸的强制性要求:进口许可证制度、原产地规则、海关估价与关税等。
印度尼西亚针对外贸的强制性要求
1.进口许可证制度(Import Licensing)
要求名称: 根据印尼贸易部发布的《进口商品清单》(List of Imported Goods),部分商品在进口时必须获得进口许可证(Import License / Izin Impor)。许可证分为不同类型,如一般进口许可证(Izin Impor Umum)、特定进口许可证(Izin Impor Khusus)等。
限制: 许可证的发放并非自动,需要进口商向贸易部或其授权机构提交申请,证明其符合相关条件。某些商品可能因国家安全、公共秩序、道德、健康或保护国内产业等原因而被限制进口或禁止进口。例如,部分二手商品、特定化学品、武器弹药等可能面临更严格的限制甚至禁止。此外,特定行业(如农产品、药品)的进口许可可能还涉及其他部委的审批。
2.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igin, RoO)
要求名称: 原产地证书(Certificate of Origin, CoO)。
限制: 对于享受关税优惠(如通过CPTPP、RCEP、东盟框架等)的进口商品,必须符合相应的原产地规则,并由授权机构签发原产地证书。不满足规则或未提供有效证书的产品将无法享受优惠关税,需按最惠国税率或普通税率缴税,显著增加进口成本。原产地规则通常要求产品满足一定的增值比例或在成员国境内完成特定的生产加工工序。
3.海关估价与关税
要求名称: 海关估价(Customs Valuation)和关税(Tariffs)。
限制: 印尼海关采用世界贸易组织(WTO)《海关估价协定》的方法确定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企业需提供真实、准确的发票等单证。印尼的关税结构较为复杂,既有最惠国关税(MFN),也有针对自贸协定伙伴国的优惠关税。部分商品(如汽车、部分纺织品、原材料)可能面临较高的关税或逐步取消的关税(根据贸易协定)。此外,进口还需缴纳增值税(PPN)和其他可能适用的附加税(PPH BM)。
4.本地成分要求(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s)
要求名称: 本地成分规定(Persentase Kandungan Lokal / PKL)。
限制: 这是印尼政府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多个行业(如石油天然气、矿业、电力、电子电器、汽车、纺织等),进口商品或进行投资项目时,必须达到规定的本地采购或生产比例。例如,在石油天然气行业,设备和服务采购需优先考虑印尼本地供应商,并设定具体的本地成分百分比。不达标可能导致项目审批延迟、无法获得运营许可或面临处罚。该要求对依赖进口零部件组装的企业影响较大。
5.技术性贸易措施(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
要求名称: 标准符合性、认证、标签要求。
限制: 印尼标准化机构(Indonesian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gency, BSNI)制定国家标准(SNI)。许多产品进入印尼市场必须符合相关的SNI标准,并可能需要获得印尼工业部或贸易部下设机构(如Indonesian National Accreditation Board, KAN)颁发的产品认证或符合性证书。这包括电气安全、材料成分、性能测试等多个方面。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可能被拒绝入境或在市场上被召回。标签要求也属于TBT范畴,需符合印尼语标签、成分列表、警示说明等规定。
6.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SPS)
要求名称: SPS证书、检疫检验。
限制: 针对食品、农产品、动植物及其产品,印尼农业、渔业、林业等部门实施严格的SPS措施。进口前需获得出口国官方出具的SPS证书,并在抵达印尼时接受印尼相关机构的检验检疫。对病虫害、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有严格限制。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将被销毁、退运或禁止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