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詹米森·格里尔近日重申,由特朗普总统宣布、将于8月7日正式生效的一系列新关税“几乎已成最终税率”,不会作为“未来几天”讨论的谈判内容,美方更不期待“后续下调”。
这批调整涵盖60多个国家、税率区间从10%到41% 不等,其中包括加拿大35%、巴西50%、印度25%、台湾20%、瑞士39%等多个国家遭遇不同程度的关税提升。与之对比,达成协议的欧盟、日本、韩国普遍被设定为15%,英国为10%。
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此前指出,对于曾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八个经济体,如欧盟和日本,关税“基本固定”;尚无协议国家可能继续谈判,但短期可能无实质性进展。格里尔进一步澄清,除非有突发反弹,否则当前税率不会在即将到来的几天内变动。
随着关税公告临近生效,超过60个国家急速启动应对准备,调整出口安排、寻求关税豁免或临时缓冲措施。多国担忧短期内成本飙升,加速市场动荡。
其中,瑞士总统凯琳·凯勒–苏特公开表示,政府对39%税率极为不满,已于生效前紧急呼吁协商重开。瑞士商务部长帕梅林强调,政府将迅速重整对美建议组合,寻找“再谈判可能”。
美国因巴西司法系统审理前总统博尔索纳罗案件,将该国产品加征50%关税。巴西最高法院法官德莫拉埃斯回应:“法院不会屈服于外部制裁或威胁”。
多位经济学家警告,这轮关税或带来类似“阶段性滞涨”的风险。一方面增加进口成本,企业与零售商利润空间受挤;另一方面,美国7月就业数据疲软,新增岗位仅7.3万,市场忧“衰退逼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受到不确定性挤压,贸易政策不稳定正在削弱市场信心,并已多次下调中期GDP预测。
在美国国内,国会两党已提出《2025年贸易审核法案》,要求对新征关税项进行严格通知与经济影响评估,60天及以上还需国会批准,凸显对总统单方面贸易权力的制衡意图。
部分美国企业界也对乱象表达担忧:虽然政策旨在打贸易逆差,但部分供应链仍依赖进口,短期调整可能导致价格飙升、资金链紧张。
格里尔口中的“最终税率”,不是经济政策上的妥协,而是谈判策略上的关门宣言。随着关税铁板钉钉,美元汇率、股市反应、进出口结构都将面临重塑。各国是否能够获得例外、重新布局供应链,将成为6月底至8月中旬决定其经济走向的关键。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下一波影响可能体现在:进口商品涨价、国内物价有所攀升、外出旅行意外成本增加等方面。
短期看,美国倾向于“用关税换平台”,长期看,相应的外交、退税、贸易协定调配仍是窗口。 无论你是企业采购、进出口贸易,还是普通消费者,接下来半年都建议密切关注本币汇率、关税名单变化、以及与美方协商国家的最新进展。
本文根据多家媒体新闻整理,仅供外贸、跨境人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