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马来西亚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关税从原先的25%下调至 19%,自 7天后生效。白宫表示,这一调整是经与马来西亚总理安华电话沟通后达成的,马方在清真认证和稀土(尤其对美国国产稀土替代)供应方面作出让步,美国因此给予关税优惠。同时特朗普警告称,如发现企业通过第三国转运以规避关税,将面临 40% 惩罚性关税 的惩罚。
结合最新官方信息,以下列出东南亚邻国美国关税税率,跨境电商、制造业相关读者参考: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整体政策下设全球最低对等税率为 10%,未参与谈判的国家适用该标准。
特朗普行政令中,新增条款明确:任何发现通过第三国转运以规避关税的商品,将被直接征收 40% 的惩罚性关税,取代原有国家税率。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都处于此“转运关注”名单之列,尤其与中国转口贸易关系密切,这一政策将对跨境贸易物流、供应链管理形成巨大影响。
CBP此前对中国企业通过马来西亚或其他国家转运以逃避关税的行为已有调查及处罚记录,例如青岛企业被查出将中国木柜经马来西亚中转以规避反倾销税。这表明,美国正在加强技术手段与执法力度,严打 origin‑washing(“产地洗白”)行为。
对于依托中国生产但通过临近东南亚国家出口美国的企业,此次调整无疑提高了通关与信用成本。以“越南制造”为例,若材料或工序依赖中国,中国来源占多数,即便从越南出口仍可能被视为转运产品并遭40%重税。
美国新关税政策重置了供应链格局,迫使企业:
此轮交易谈判表明,特朗普政府将经贸政策与国家安全、产业自主、宗教议题(如马来西亚的清真认证)、稀土供给国家关系等因素结合,推进所谓“贸易换让步”策略。以马来西亚为例,缴纳较低关税换取稀土及宗教认证合作,目的是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通过与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家签署类似协议,推动这些国家承诺杜绝中国转运货物,作为关税优惠的条件。
CNN、FT 等媒体指出,中国出口商正越来越多运用所谓“产地洗白”手段,通过东盟国家转运商品以规避美国高关税。但美方通过政策升级,加强规则制定与执行,将从东南亚国家合作入手,堵住这一灰色空间。
总之,从马来西亚19%关税这一切入点,美国正构筑一套复杂的关税梯度体系,并将其与外交、供应链安全挂钩。这对依赖中国原材料、转口东盟的制造企业意味着:过去曾可利用的避税通道,如今正受到制度性封堵。
本次“特朗普将马来西亚商品关税降至19%”的政策调整,看似福利型举措,实则隐藏重大战略意图:重塑东南亚供应链,同步遏制中国借第三国出口的能力。对于依赖这些国家参与全球供应链的企业和政策决策者而言,务必高度重视新税率影响,并主动升维合规风险评估和贸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