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美国整体贸易逆差为60.2 亿美元,较5月的71.7 亿美元下降16%(降幅达11.5 亿美元),为2023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
这背后反映的是特朗普推出的高额关税政策释放效应。关税从1月初的平均2–3%飙升至目前18.3%,为1934年以来最高水平,引发短期“囤货潮”后进口需求急速回落。
由于该趋势,Q2美国GDP实现3.0%的年化增长,成功扭转Q1 -0.5%进口激增带来的拖累。但经济基本面仍显疲软,服务业PMI与就业指数持续低迷,价格压力上升。
同日发布的数据还显示,美国6月对华贸易逆差缩减至9.5亿美元,约为5月的三分之二,降幅高达70%,为2004年2月以来最低。
中国进口总额缩减至 18.9亿美元,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远低于1月的41.6亿美元峰值,降幅超过50%。
这是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大规模征收30%-125%关税的直接结果,同时也反映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替代供应商增多,例如越南、台湾、马来西亚及印尼正迅速分流出口份额。
此外,中美贸易代表已在瑞典展开谈判,美国方面建议延长8月12日关税期限,以推动恢复至100%以上的关税情况。特朗普在采访中声称“我们非常接近达成协议”,并称“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
以下表格直观呈现2025年初以来中美商品进出口及贸易逆差趋势(单位:亿美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1 | 约‑32% |
数据来源:U.S. Census Bureau 中美商品贸易月度统计
可以明显看出,对华进口持续下降,而出口虽有波动但降幅不及进口,自然导致逆差呈加速收缩态势。
特朗普政府自2月起不断加征关税,目前针对中国多数商品关税已达到30%-54%,部分产品高达104%甚至125%,整体平均关税率升至18.3%,为近百年纪录。
第一季度为规避未来更高关税,美国企业与消费者提前囤货,造成进口一度激增。Q2随之出现逆转,库存消化后进口大幅回落。
亚洲其他国家如越南、台湾和马来西亚快速填补市场空缺,在中国份额下降之际扩大对美出口份额,抵消了中国产品的下滑。
虽然Q2 GDP增长3.0%,但服务行业活动低迷、成本上升,反映关税影响逐步扩散至非商品部门,全球通胀风险与停滞风险并存。
美中贸易格局正在重塑,“降逆差”在数字上看似稳步推进,背后却是全球供应链剧烈动荡与政策博弈升温的深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