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8月6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宣布,计划对所有未在美国制造或未承诺在美制造的进口半导体芯片征收约100% 的关税,以推动科技企业将生产链回迁美国。与会的苹果CEO蒂姆·库克也宣布苹果将在未来四年内对美投资总额增加至约6000亿美元,为这项政策增加了注脚。
特朗普明确表示,此轮关税目标为“所有进入美国的芯片和半导体”,但凡在美建厂或已承诺在美建厂的公司一律免征:“如果你承诺建厂却没建,我们会追溯征税,累积起来以后向你收费,这是保证。”
官方尚未发布正式关税令,具体涵盖哪些芯片类别、实施起始时间、如何界定“承诺建厂”等细节未明。目前仅为政策意向性宣示,未来仍需等待更具体指南。
此举延续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领域的保护主义倾向,意在通过关税制度施加外压,倒逼芯片产业重构供应链,从而强化美国本土制造格局。
业内普遍认为,台积电(TSMC)由于已在美国建设多座先进晶圆厂,其为苹果、英伟达等美企提供芯片服务,将不受关税影响。目前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投入超600亿美元建厂,首座FAB预计于2025年投产。
英伟达虽主要芯片制造地仍在台积电,但其曾宣布将在美国大规模投资芯片制造,这意味着其产品也将可能获得豁免。
另一边,韩国方面也获得特殊待遇。韩国贸易代表近日表示,三星和SK海力士若在美国已有实质性建厂或建设计划,预计也将不会被征100%关税。事实上,三星在德州已有芯片工厂,SK计划在印第安纳州设立先进封装与AI研发中心,其股价发布之后相对平稳。
而未在美国布局的芯片制造商,如中国的中芯国际(SMIC)与华为,则明显没有豁免资格,其出口美国的芯片产品极有可能成为100%关税的主要目标。
政策登台后,美国、台湾、韩国相关企业股价均出现显著反应:
经济学界评论认为,此政策意在制造“大企业生存时代”,正如 Annex Wealth Management 首席经济学家 Brian Jacobsen 所言:“有能力且资金雄厚的公司将是最大赢家。”此外,Martin Chorzempa 指出,由于美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大规模补贴投入,行业整体将有不少企业获豁免。
这一行动延续了美国国会于2022年启动的527亿美元 CHIPS 法案,力推半导体自主生产。商务部曾成功促使全球五家领先半导体公司陆续在美设厂,以逆转美国芯片产能下降态势:全球芯片产量已从1990年占全球40%,跌至近年仅12%。
除了中美角力外,美国还与欧盟、韩国、日本等签订贸易协议,这些伙伴国可能适用15%左右的较低关税,而非100%。据报道,欧盟已同意对包括芯片在内的绝大多数出口征收固定的15% 单一关税;韩国和日本也获得类似安排。
因此,国际贸易博弈成为此次政策的重要维度,不仅关系到中美间的技术竞争,也牵动全球芯片供应生态。
尽管特朗普的声明强势,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对美国家庭而言,智能手机、电脑、汽车、家电等下游产品成本或将上涨;对企业而言,则要重新权衡供应链布局与合规风险。
特朗普的100%芯片关税政策是其贸易保护主义战略的延续,旨在推动美国芯片制造业复兴,同时对全球供应链构成重大挑战。尽管台积电等企业可能因在美投资获得豁免,但中国芯片企业面临更大压力。中美贸易战升级可能进一步波及全球经济,消费者和企业需为潜在的价格上涨和市场波动做好准备。未来一周,特朗普政府将公布更多细节,值得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