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战略的危机与出路
一、中国的新现实
中美大国间冲突不可调和,中美之间不可能爆发全面战争。这是中国全球化战略面对的新命题,没有任何成功的历史经验可循。
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必须立足新现实,着力摆脱传统思维限制,更新迭代全球化策略。如果以传统思维和策略应对新现实,很难找到国家出路,全球化战略必须作出调整。
二、全球化底层逻辑转换
20世纪的全球化是以美国优势和美元优势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底层逻辑,每个国家依照比较优势融入这一体系,在主权差异基础上保障交易平等,实现各国利益最大化,形成了美欧主导、亚洲跟随、非洲拉美空心化的全球格局。
21世纪,美国优势和美元优势受到挑战,经济主导地位的改变必然引致价值评估体系的改变,重构全球化底层逻辑。中美在主权体系上的平等必然削弱美国既得不公平利益,必然通过技术、金融、军事等一切可用工具改变基于交易平等的全球化底层逻辑。
三、重估全球优势
当今的全球优势,是近200年来西方为主导建立起的美欧优势,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海洋优势和文化上配套的民主价值观。这一视野下,其他国家或族群只能处于模仿和融入的二流国家地位。
如果把视野放大到2000年,中国就有完全不同的处境和出路。今日的进步和历史的领先,给中国创造条件重新评估和认识19世界末20世纪初那100多年形成的世界观,找到中国的传统优势。
其中的一个解答是,大陆优势和大同思想。利用自身的力量创造经济价值和灿烂文明,开放包容的面对异域文明和异质文化,不以掠夺和殖民为目的的大陆文明,创造了儒道为内核的处世态度,具有成为21世纪全球优势的潜质。
当然,全球化优势再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涤新去污的过程,必须有智慧和勇气除去2000年中滋生的僵化和腐败,除去其中的封闭和专制,在中华文明的优秀内核与世界文明的优秀部分碰撞交融中创造全球优势。
这也是中国优势从经济上升到文化的必经阶段,没有文化的优势和全球认同,一切繁荣都是暂时的。
四、中国的全球化策略:经略亚洲
从历史看,中国的优势在大陆。从现实看,中国在融入近代海洋秩序过程中面临中美冲突、南海争端、马六甲困境等诸多难题,急需反思和调整近代以来形成的全球化策略。
一是自强。着眼国内经济内生驱动全球战略,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二是重邻。以邻国关系撬动全球关系,共建亚洲体系。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从虚入实,从全球回归亚洲,从天涯回归近邻,在传统国际秩序下的全球化难题有望跨越,在新的领域建立国家优势。聚焦中南半岛,通过中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辐射印太海洋;聚焦中俄合作,构建北亚经济共同体;聚焦中亚合作,建设路上能源交通线。
三是创新。推动亚洲的资源联通,以此辐射欧非,以此突破太平洋岛链;探索建设亚洲共同大市场,惠及亚洲居民,建立超国家区域增长极;探索推进亚洲技术体系,集中亚洲资源建立原创技术激励和共享体系,塑造亚洲优势。通过整个亚洲的资源、市场、技术体系建设,建立与传统强势国家的平等优势,从而根本上改变以主权不平等为底层逻辑的传统国际秩序。以经略亚洲的方式和平度过修昔底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