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实现“沙特2030愿景”,沙特正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最新数据显示,沙特制造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Statista发布的预测,到2025年,沙特制造业市场增加值预计将达到87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8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2.31%。与此同时,制造业总产出有望突破1,34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52.7亿元)。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数据表明沙特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逐步降低对传统石油产业的依赖,制造业已成为沙特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沙特制造业发展优势
作为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沙特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现代化的港口、机场设施,为制造业提供了高效的物流支撑,助力全球贸易往来和区域经济发展。
沙特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蕴藏大量铝土矿、金、银等矿产资源,为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沙特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保障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外,沙特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着力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同时通过优化外籍人才引进政策补充专业技术力量,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力支持。
政策驱动制造业发展
近年来,沙特政府为促进制造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系统性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沙特2022年发布的国家工业战略,目标是到2035年将沙特国内工厂数量增至3.6万家,沙特将重点发展12个制造行业,包括航空、汽车、制药、机械、采矿、食品加工等,吸引2,6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4万亿元)的投资。这一战略已初见成效,截至2023年,沙特工业设施数量较2016年增长了60%,达到11,549家。
为提升本土制造能力,沙特实施了严格的工业本地化计划,通过“本地含量”要求和“Made in Saudi”认证体系推动制造业本土化发展,同时沙特标准化组织(SASO)持续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在产业载体建设方面,沙特不仅扩建传统工业园区,更着力打造多个特色鲜明的特别经济区。拉斯海尔工业城重点发展能源和石化下游产业,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则聚焦汽车制造和物流业发展。沙特--中国特别经济区将设在萨勒曼国王国际机场内,预计于2025年启动建设,重点发展制造、物流和贸易产业,以推动沙特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为完善产业生态,沙特通过国家工业发展和物流计划(NIDLP)统筹专业服务,依托工业集群战略促进产业链协同,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人才培育方面,沙特政府要求企业聘用一定比例的本地技术人才,并设立专项补贴计划。同时,沙特政府与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共建技术培训中心,在高校增设智能制造等专业,系统性培养技术人才。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沙特推出“工业4.0”计划,资助企业智能化改造,建立国家工业信息中心(NIIC)平台,并对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企业提供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制造业政策。通过电价优惠激励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建立绿色制造认证体系,并在NEOM新城建设零碳工业园区示范项目。这一系列政策相互衔接、协同发力,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到市场保障等多个维度,为沙特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国际合作助推产业升级
沙特正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沙特2030愿”的重要组成部分,沙特积极引进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着力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中国已成为沙特在制造业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新能源、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例如,华为与沙特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合作,共同推动沙特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在利雅得等地部署5G网络和云计算基础设施;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合资开展石化项目,2025年4月8日,双方签署《延布炼厂扩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打造具备综合竞争优势的世界级炼化一体化企业,该项目已成为中沙能源合作的典范项目。
沙特将NEOM新城建设作为绿色制造的重要试验场,通过实施包括全球最大绿氢工厂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50%。与此同时,沙特也在加速工业4.0技术的推广应用,西门子与沙特阿美合作建设的智能工厂,通过应用数字孪生、工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制造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这些国际合作项目正在为沙特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推动该国从传统能源经济向多元化、高附加值产业体系转变。
沙特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该国经济多元化战略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随着“沙特2030愿景”的深入推进,以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为代表的非石油产业正逐步成为其经济增长的新支柱。沙特将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深化的国际合作和不断的技术创新,为国际合作伙伴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