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表示,将在未来一到两周内公布针对半导体(芯片)进口的关税方案,并再次抛出超高税率的可能性:“我会设一个200%、300%的税率。”此前,他已多次提到对芯片进口征收100%关税的设想,并称将采取“先低后高、梯度加码”的方式,促使企业把制造环节迁回美国。与此同时,特朗普也放话称,药品进口关税也将“很快”落地。
关税“组合拳”瞄准芯片、钢铁与药品
据路透社报道,白宫团队正推进芯片、钢铁与药品三条主线:
-
• 芯片:预计先行公布,路径可能为先设较低起步税率,随后逐步上调,部分在美增资建厂的企业或获豁免/减免。
-
• 钢铁/铝:商务部扩大受钢铝关税覆盖的产品清单,配合产业政策拉动本土供给。
-
• 药品:多方消息称数周内有望宣布药品关税细节,目标同样是“逼回产能”。
舆论层面,一些科技与产业媒体直言,若按200%—300% 征收,高端GPU与先进制程芯片价格或被显著抬升,对下游电子、AI与云计算生态链冲击不小。

通胀与市场:PPI已现“关税痕迹”
最新数据显示,7月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大涨,为三年来最大单月增幅,服务和商品双双走强。多家机构指出,关税传导正在从上游向下游推进,后续CPI走势值得警惕。
金融市场亦快速定价:美元走强,投资者重新评估降息押注,成长股与制造链个股波动加大。
产业链影响:谁承压、谁受益?
-
• 芯片设计/代工/封测:进口环节税负上升将倒逼本土化供应链,但短期成本上移与供需错配不可避免,企业或通过转移产地、原产地规则优化与提前备货对冲。
-
• 整机/云服务/AI算力:若高税率落地,服务器、PC与AI训练成本或阶段性抬升,云服务商可能通过合约重谈、分级计费转嫁部分成本。
-
• 本土制造与资本开支:政策信号叠加企业扩产计划(如部分龙头宣布追加在美投资),可能带动美国半导体装备、材料与基础设施需求上行,但建设周期长、折旧压力大。
-
对外经贸博弈:与加墨中谈判“挂钩”
知情人士称,未来数月值得关注的,是与加拿大、墨西哥与中国的磋商进度。关税作为筹码,可能与原产地累积规则、关键矿产与设备准入及产业补贴“打包”谈判。
法律战线:上诉法院密集审理,判决或牵动框架
特朗普以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 为依据的广泛关税架构,正遭遇多起诉讼。7月底—8月上旬,联邦上诉法院已就关键案件举行口头辩论,法官对IEEPA用于“大范围关税”的授权边界提出尖锐追问。业界预计,法院裁决可能随时公布,不排除出现维持/部分推翻/发回等多种结果。无论如何,判决都将影响行政当局未来使用IEEPA的 边界与程序。
可能的政策路径与时间表(研判)
-
1. 两周内:发布半导体关税框架,明确覆盖范围(成品/晶圆/设备/材料)、起步税率及过渡期与豁免标准;同步释放药品关税时间窗口。
-
2. 1—3个月:根据产业反馈与谈判进度,上调或细化税率;对在美投产或签署本地化协议的企业实施差异化处理。
-
3. 法律节点:若上诉法院作出不利裁决,政府可能调整法律依据(如改走232条款/国安评估路径)或优化程序以强化可诉性。
企业应对清单(实务向)
-
• 梳理供应链原产地与完税环节:评估从晶圆—封测—成品各环节的关税暴露点。
-
• 模拟多税率情景:设定100%、200%、300%三档敏感度,测算毛利/定价/库存冲击。
-
• 布局合规豁免/过渡期:跟踪“在美投资、就业、关键技术转移”等减免条件。
-
• 金融对冲与合同条款:关注汇率、运价、期货与价格调整条款的联动。
-
• 合规与诉讼风险:进口商需保留完备原产地与价值证明,关注海关复核与追溯成本。
结语:半导体关税若成形,将成为本轮“关税—通胀—产业回流”链条的关键一环。短期看,它抬升成本、加剧不确定性;中长期看,则倒逼资本开支与本土制造回潮。真正决定走向的,除了政策文本与执行细则,还取决于法院裁决与谈判桌上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