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内容速览
2025年8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 CNBC 采访时重申,美国将对进口药品征收“小额关税”,并在未来18个月内将税率逐步调高至 150%,最终目标为 250%,以促进国内药品生产回流。他强调:“一年,最多一年半,税率将上升到150%,然后再升至250%,因为我们希望药品在我们国家生产。”
二、政策背景与演变
-
1. 以前言威胁为基调
早在2025年7月,特朗普已威胁将在12个月内对药品征收高达 200% 的关税,并表示将给予行业一年调整时间。
-
2. 国家安全审查在进行中
美国商务部已于4月启动针对制药业的安全审查(Section 232调查),尽管目前尚未公布调查结果,但业界普遍预计正式关税可能短期内公布。
-
3. EU框架限制初始关税上限
根据美欧框架协议,目前药品和半导体的关税为零,若调查后拟提高,将最高限制为 15%。
三、特朗普此轮声明有何新意?
-
• 关税阶段性明确:与此前模糊预警不同,最新表态首次提出明确分阶段路径:初期“小额”→18个月内150%→最终250%。
-
• 明确目标行业:再次强调包括半导体、芯片等战略品类将在其后期政策范围内,并称将在“下周左右”推出相关关税措施。
-
• 政策延续性的疑虑:市场分析指出,特朗普此前多次威胁但未真正实施;因此,此举虽令行业震动,但是否落地仍存变数。
四、行业反应与策略调整
-
1. 药企大举投资美国制造基地
为应对潜在制裁,多家制药巨头已宣布扩大在美投资:瑞士制药巨头阿斯利康承诺投资 500亿美元 ;Roche、Novartis 等公司也纷纷加码美国建厂扩产。
-
2. 游说与产业担忧同步升温
行业游说团体 PhRMA 尚未立即回应最新关税提案。分析指出,特别是低利润的仿制药企业难以承受高额关税压力,可能导致供应链波动与药品价格上涨。
-
3. 公众与医保成本承压
一份研究估算,若征收25%关税,预计美国全年药品花费将增加近 510亿美元;250%关税可能引发更大成本通胀压力,直接影响民众负担。
-
-
五、关税政策的宏观意义
-
• 产业回归战略延伸:此举被视为特朗普制造业回流战略的一环,旨在借助关税“墙”驱动关键产业的国内复兴。
-
• 全球贸易关系重塑:在美国与欧盟、日本、印度等地的贸易谈判接近关键节点之际,这类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贸易摩擦与谈判重压。
六、展望与不确定性
-
• 后续时间表有待敲定:特朗普提及半导体及芯片关税将在下周宣布,但未给出具体时间表和行业分类。
-
• 实施是否如期推进仍疑问重重:市场普遍预期特朗普在真行动前往往反复,这一政策的最终落实仍需官方正式通告。
-
• 行业动荡在所难免:仿制药、原料药领域或受较大冲击,亦可能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与美国医保成本。
总结
特朗普最新表示将分阶段对进口药品征税,从最初“小额”启程,最终目标250%,旨在推动药品制造业回归美国。这一举措已引发药企投资布局调整、行业游说期待政策透明、市场恐慌性成本上涨等连锁反应。尽管被视为制造业振兴战略的一环,整个政策的落地路径和市场效应仍然充满不确定性。